小黑老師:聚焦高頻錯題,掌握作答節奏

 

同時精通物理和地科的樂學網小黑老師分享了一套衝刺指南,特別針對物理與地球科學兩科,協助考生集中火力準備高頻考點與易錯題目。小黑老師強調:「好好調整作息、重複練習舊題,以及掌握考場時間分配,是在學測中穩定發揮的關鍵。」

 

 

 

114學測-物理與地科衝刺指南


小黑老師提醒考生最後階段除了釐清易錯的舊題,同時要練習在考試壓力下有效分配時間,才能掌握作答節奏,把握學測致勝分/樂學網提供

 

小黑老師指出,考生最後階段對物理和地科的備考,應該將重心放在分析錯誤、改善弱點,除了確保熟悉的內容,再反覆檢視一下過往模擬考的錯題並且釐清錯誤原因,是理解不足、計算錯誤,還是題意誤解?在確保原本有把握的取分基礎,再進一步針對易錯題型進行深入檢討,做到避免犯錯,在學測就能取得自己的理想成績。

物理科方面,小黑老師列出五大常考但易錯的主題:

  1. SI制與單位:理解基本單位與導出單位的區別,以及常見物理量的正確單位。
  2. 電磁感應:熟悉磁通量變化引發的感應電流方向與強弱變化。
  3. 都卜勒效應:掌握聲源與觀察者相對移動時,頻率升降的變化規律。
  4. 核能相關計算:分裂與融合的區別,質能互換公式的應用。
  5. 量子現象:光子的能量計算、光電效應的粒子性驗證,以及能階躍遷與物質波等概念。

他強調,這些主題幾乎年年考,但是考生常因基礎概念不夠扎實而失分。「放棄冷門或極具挑戰性的題目,專注於高頻考點,才是考前衝刺的明智之舉。」

另外地科部分,小黑老師也點出五大核心重點,幫助考生聚焦:

  1. 颱風與地震:掌握颱風風向判讀與迎風面降雨原理,了解地震預警盲區與警報機制。
  2. 海流與潮汐:熟悉海流成因與潮汐高低潮定義,以及不同地區的潮汐特徵。
  3. 聖嬰現象:理解正常年、聖嬰年與反聖嬰年在風場與降雨分布上的差異。
  4. 天文節氣與星座:記住四大節氣對應星座、日出日落方位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。
  5. 天文觀測細節:掌握日月運行與觀測角度,準確計算地理緯度影響。


除了備考內容,由於自然科考試時間為110分鐘,許多學生常無法在時間內完成作答,因此考生要練習在考試壓力下有效分配時間,小黑老師提醒考生,混合題涉及閱讀、計算與圖表繪製,耗時較多,因此需要充分時間應對。建議先用約40分鐘完成選擇題,剩下時間再集中攻克混合題。「選擇題每題約1分鐘,先寫完自己有把握的部分,預留4050分鐘處理混合題。」先確保能將「應拿的分數」全數拿到手,待完成混合題後再回頭進行檢查。

另外同時這段時間請考生不要熬夜準備,作息要漸漸漸漸地正常,讓白天應考時間保持最佳精神狀態,對於發揮實力最有幫助。他鼓勵考生:「學測是一場馬拉松,而非短跑。關鍵在於掌握最後階段也保持穩扎穩打,必能迎來好成績!」
 

👉 觀看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fqSKEYiQqs

👉 觀看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c2G7x8hwfI

👉 了解更多學測課程

👉 觀看更多學測影片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學網 的頭像
    樂學網

    樂學網

    樂學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